
不認不認還須認,很多很多年後南中國的一個小島,同樣叫做的彼得的青年聽見遠方的號角聲,他對希望他繼承家業的父親說,他要離開,找尋一個可能不存在的夢想。
掃羅看見司提反被眾人用石擲死,連聲叫好,耶穌的教導違反了傳統律法,罪不可恕。然後,一道強光改變了他一生,他變了保羅。如果他有機會,大抵他會向青年說:有了自信你會反叛建制,但有足夠的自信,你眼中也便沒有所謂建制,也無所謂反叛。
假如有機會讓猶大選擇,他又願否上吊?出賣與成全之間,從來難以畫一條清晰的界線。約翰複述著他的見聞,譜成福音。但這福音該屬於選民的,抑或應開放給全世界?--使徒們的故事,彷彿穿越了時空,又彷彿沒有。究竟有多少個彼得?當彼得明白保羅的價值,誰又去重認他的價值?畢竟,通過反叛,得以明瞭:通過拒絕,得以承傳。
終於回到那個晚上,耶穌在革責瑪尼園祈禱,準備接受出賣,肩起十架。遊子知還,父親張開懷抱迎接。也許,在第十三個門徒出現之前,一切仍是進行式,觀眾將受邀,一次又一次重歷、思考、見證使徒們的偉大與堅持。
劇本分場
三次不認主(一)
彼得與小姑娘
彼得有了夢想
掃羅見識死亡
約翰談及詩人
三次不認主(二)
猶大聽厭夢話
掃羅譏諷信徒
大馬士革路上
猶大走向終局
三次不認主(三)
約翰談及浪人
彼得因行稱義
保羅的愛與罪
第十三個門徒
演出日期:五月三十日(星期五)、五月三十一日(星期六)、六月一日(星期日)
演出地點:香港文化中心劇院
詳情
編劇的話
小說作者的話
小說封面及摘錄
這個版本已令觀眾「崩潰」了 ,難怪原劇本注定不容於天地間(Miss Chan)
肉體的軟弱這個老掉牙的訊息便足以令人感動了,又何需進一步的思考?(鴨仔)
保羅的經歷鼓勵著我們都可有屬於自己的「聖經」? (Cherry^o^)
給誰看的劇場?(我是貓)
還不就是一齣宣教劇場?(肥力)
這就叫黑狗得食白狗當災 (PeterLo)
有人則看成是編劇的靈修筆記 (但以理)
秋天版觀後感一(Sam Wen Ji)
秋天版文匯報劇評(湯禎兆)